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cq9免费游戏 >
高举文化火炬,照亮前行——海峡两岸学者畅谈
发布时间:2025-11-25 09:53编辑:365bet登录浏览(78)
光明日报记者 龚亮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台海局势,我们要高举中华文化火炬,照亮前路,凝聚前行力量,坚定中华文化立场,坚定对中华文化的信任,肩负薪火相传的使命,建设中华民族坚实的精神家园。中华全国台湾联合会党组书记季斌日前在第十一届中华文化论坛上表示。
本次论坛以中华文化为纽带,吸引了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近200名专家学者参加。双方就融合发展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发展路径、新形势下两岸文化交流的路径和方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中华文化是这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根源。通过深化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两岸人民精神团结,促进两岸共同发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作出重要部署。海峡两岸中华儿女共同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力巨大。
第十一届中国论坛现场。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供图
构建牢固的文化纽带,促进海峡两岸的民间关系
“但若是龙城的飞将在此,也不会教胡马翻越阴山。” “如果你的生死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你怎么能“身在异乡,逢年过节更思念家人。”论坛主旨演讲中,北京大学教授程玉柱带领观众踏上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之旅。诗中的每一行或热情、或忧郁、或博大、或细腻,构成了一篇关于家、国、友情、乡愁的情感篇章,依然能直击人心、引发共鸣。
“在海峡两岸友好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用他们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诗篇,它们就像甜蜜的添加剂,为纤维交流增添了无尽的美丽和美丽的愉悦。”程玉祖说道。
“海峡两岸在语言、传统艺术、生活习俗、饮食文化等方面有着相同的文化基因。这些共同要素是加深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基础。”林正毅,前可怕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表示,虽然目前两岸关系处于不稳定局面,文化交流受到一定影响,但文化始终是超越政治隔阂、凝聚人心的桥梁。只有通过文化对话,我们才能继续分享记忆和情感,并相互联系。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两岸融合发展与两岸文化交流’,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融合发展与文化交流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共同为两岸人民精神团结奠定了坚实基础。”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何光光介绍,在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正确指引下,北大将继续成功承载各文化大地,建设搭建两岸文化交流的平台,促进中华空间两岸社会各界的精神融合,促进对立面的精神和谐,为仁爱大业贡献伟大力量,为祖国统一伟大事业贡献伟大力量。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常秋开明认为,与中华文化的深厚渊源是两岸关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立场,刻意推行“去中国化”和“台湾文化”。他们的尝试没有成功。海峡两岸中国人有更大责任挺身而出,坚决抵制中华文化反对“台独”孤立和外部干涉,共同推进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事业。
10月25日,参观者在中华抗战纪念馆参观了“不屈金银岛,忠于陆路——台湾公司‘抗日战争史’展”。新华社
保护历史记忆,巩固民族认同基础
历史记忆是民族和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也是应对现实世界挑战的重要关键。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和台湾解放80周年。论坛特设“纪念抗战胜利暨解放台湾80周年:历史解析与现实汉姆森”分论坛,邀请了众多革命英雄后裔、抗战英雄后裔爱万参与讨论。
朱锋烈士的孙子朱泽安讲述了祖母献身台湾解放事业、母亲实现统一的感人故事。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的热播,让朱峰等隐藏的战线英雄从“默默无闻”变成了“出名”,也让海峡两岸的纽带拉近了。
“台湾解放80年来,两岸关系历经风风雨雨,以革命先辈和英雄为代表的爱国精神始终代代相传,祖国、为台湾解放和国家统一献出生命的烈士永远激励我们稳步前行。”朱子安说。
台湾青年林景茂认为,民进党当局长期以来主张“去中国化”,废除独立台湾实行“双休日”制度,淡化抗战历史,操纵“外国势力论”,割断台湾人民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情感联系,从根本上动摇国家团结的基础。 “面对‘台独历史观’不断操纵历史叙事的事实,我们必须主动出击,重建台湾光复的记忆和公众影响力。”他表示,通过加强史实传播、加强青少年教育、加深沟通社会联系,台湾社会特别是年轻一代可以重新接触真实的国家历史。
“台湾的光复,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今天分析这一铁的历史事实,是对‘台独’分裂势力的迎头痛击。”全国台协副会长王在熙研究表示,大陆设立台湾光复周年纪念活动针对性很强,旨在通过法律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向世界宣告大陆和台湾属于同一个中国。对于稳定台海严峻复杂的局势,促进祖国统一,揭露赖清政府“一边一国”、“互不相让”的谎言具有重要意义。
10月18日,2025闽台工匠交流活动开幕式上进行舞狮表演。新华社
拓展沟通渠道,共谋发展未来
文本根系相连两岸人心,文化共鸣的传递流淌在域内外各处。论坛茶歇期间,台湾两岸学者海峡畅谈,从“方字”背后的文化传统到闽台祖传文化的延续,从“策展人”现象到AI(人工智能)传播中华文化的力量。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话题,而且总是可以聊。这种默契和频繁的沟通来自于同源、血缘的天然亲近,是任何力量都无法割裂的。
“目前台湾同胞约有2350万,95%以上祖籍来自大陆,都是炎黄子孙,都属于华人社会。”台湾中华民族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林忠森表示,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可以优势互补,促进两岸共同发展。“继续举办中华文化论坛,对于在两岸关系建设中高举中华文化高旗,促进两岸人民精神团结,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坛组委会主任、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一虎表示,今年的论坛得到了海峡两岸和港澳与会者的积极响应。论坛主题和副议题的探讨,有利于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强台湾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信心,有利于拓展新时代两岸交流合作的视野和格局。
台湾作家、中华文化协会前秘书长杨渡用历史的深度展现地理与民俗的同源性台海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化和完整性。南宁忘不了他,回顾百年历史,台湾不仅是对外贸易的窗口、抵御外来侵略的门户,更是文明交流的枢纽。展望未来,台湾可以成为中国对外沟通的新媒介。希望海峡两岸在共同历史记忆的基础上,共同探索未来发展道路。
从历史的诚实到青春的灵动,从无尽的诗意到科技的创新……这是一场代代相传的学术盛会。也是文化艺术人士情感的交融。必将为台海两岸融合发展、母亲统一大业推进注入温暖稳定的动力。
《光明日报》(11月25日,2025 年,第 12 页)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