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西贝讨价还价
发布时间:2025-10-21 09:33编辑:bet356官网首页浏览(108)
原创首次发布 |金角财经作者(ID:F-Jinjiao)|闻莹莹西贝风波还没有完全平息,海底捞就已经行动起来了。近日,扬州京华城海底捞店开始围合升级,将开设全国首家主题店。从2025年开始,海底捞在亲子赛道上的布局明显加速。 7月,深圳海底捞店Hi Paradise试营业; 8月,首家海底捞社区店在北京开业,扎根居民区,针对家庭、儿童等顾客推出各类套餐;同月,北京首家创新概念店正式开业。该店的特色之一是将AI教育融入儿童乐园。海底捞很早就表达了做儿童食品生意的野心,但过去这个市场是由西贝主导的。到2024年,西贝儿童客运量将突破5人。4800万。然而,随着公众争议的不断发酵,一些亲子顾客正在出走。对于海底捞来说,这或许是一个难得的“窗口期”。不过,从数据来看,海底捞正处于微妙的转折点。 2025年上半年,海底捞平均周转率由去年同期的4.2次/天下降至3.8次/天。 2021年,海底捞给自己设定了“翻台率4次/天”的出线线。如果达不到标准,将暂停开店,并优先提高现有门店的效率。如今已经跌破了合格线,海底捞还在积极拓展新场景、新客群——这是前瞻性计划还是孤注一掷?毕竟,“重”的火锅和“清淡”的儿童食品似乎并不是天生的搭配。想要走出“堂食困境”,海底捞的拒绝不仅仅是餐桌的翻台率。财报显示,上半年,预计2025年,海底捞营收207.03亿元,同比下降3.7%,净利润17.55亿元,同比下降13.7%。主要原因是占营收近90%的“餐厅经营业务”营收同比下降9%。这反映出海底捞的堂食火锅业务不再像以前那么强劲。为了缓解收入和客流减少的问题,海底捞加快了关店速度,避免经营不善的门店继续拖累市场。上半年共有33家门店关闭。截至6月底,全国门店总数为1363家,较2021年峰值1597家减少近15%,行业环境也在降温。 2024年,中国火锅市场增速将放缓至5.6%,较去年两位数大幅下降;人均消费由80元下降到70元。在前七名中到2025年的几个月,全国有23.6万家热门餐厅被关闭,其中许多是已经营业三年以上的老餐厅。不过,海底捞的问题并不只是“消费的消费”那么简单。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海底捞人均消费不仅下降,还小幅增长0.5%至97.9元;一线城市上涨1.1%至105.2元——这表明问题不在于价格。真正的变化隐藏在另一组数据中。上半年,海底捞外卖收入同比攀升近60%。其中,以“一人火锅”为核心的火锅业务,贡献了超过55%的外卖收入。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家吃火锅。火锅的“社交性”减弱,人均用餐“个性化”、“小份量”需求增加,餐厅就餐频率增加越来越频繁。这让海底捞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外卖的兴起固然可喜,但堂食仍是基础,不可能完全线上化。降价促销、关店止损只是有益的措施。要真正扭转下降趋势,我们必须找到提高车间效率的方法。因此,“亲子消费”就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自然方向。在传统观念中,孩子吃得慢,容易哭,这似乎减慢了餐桌的周转速度;但另一方面,一个孩子背后往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家长,这会显着提高单桌的单价和普遍的消费意愿。更重要的是,儿童餐饮有一个特殊的逻辑——“消费者角色错位”。用户不知道价格,付费者不知道体验,mgA家长往往会通过“价格”来判断质量。尽管消费趋势理性来说,“不能虐待孩子”仍然是大多数家庭的底线。友和人口研究所《2024年中国生育成本报告》显示:根据2022年数据,0-2岁孩子平均抚养成本为每年24500元,3-5岁为36500元,6-14岁为27000元,15-17岁为29000元,大学期间为35500元。 2024年,全国人均消费支出约为2.82万元。对于三口之家来说,育儿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30%至40%,多子女家庭的比例更高。 “愉悦加价”这句话,在儿童赛道上最直观地看到。对于周转率下降的海底捞来说,亲子消费或许是稳定面积、对冲餐饮崩盘的新支点。西贝危机发生在窗口期,这也不足为奇gly恢复了亲子消费模式。如今,亲子业态被越来越多的商场视为“救命稻草”。过去,商场依靠零售、餐饮、娱乐院团拉动业绩,以服装零售为主。但随着电子商务的挤压,零售额下降。除了少数高端商场仍能依靠奢侈品牌支撑业务外,大部分商场不得不转向餐饮娱乐。亲子业态将两者完美融合——孩子上课、家长吃饭;孩子们玩耍,家长们消费。儿童乐园可以带动教育机构、母婴店、玩具店等周边商户的丰富。 《2025-2030年中国儿童购物中心行业项目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显示,儿童消费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2023年将超过4.8万亿元。预计到2030年,儿童消费业态(含亲子娱乐、教育互动、主题布置等复合业态)市场份额将超过26%,成为新的增长引擎。这意味着商场、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了共识:亲子消费是新的流量入口。这或许是导致西贝发迹的部分市场因素。现在西贝暂时停了下来,对于海底捞来说,就等于打开了这里的市场。有一个入口,有资源、有客户群体、有认知基础。现在,这或许是海底捞加大投入的最佳时机。基于前述亲子综合体业务的蓬勃发展,海底捞今年的策略不再局限于儿童食品和IP联名,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加多元化的儿童娱乐综合体。近两年海底捞进行了功课指导在几家商店进行绘画课程和其他活动;今年7月,海底捞在深圳开设了Hi Paradise,面积200平方米,配备绘画、投影区、沙画区、海洋球、滑梯等。现在海底捞概念店已于2018年8月在北京正式开业,设有甜品站、互动娱乐区,并与猿辅导合作将AI教育融入儿童游乐场。 场景。安装了“物品快车”(小车控制避障)、运气平衡、美食射击(抛物线观察)、击中(专注力训练)等装置……火锅店摇身一变,变成了科技天堂。 “大人想安静地吃火锅,留下孩子去游乐园。”一位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说道。如今,海底捞被网友戏称为“新宝宝行走圣地”。市场反馈也很积极。公司周转率北京的uncil Conceptpto有时周末每天会超过7次;去年儿童节,海底捞共接待顾客超过220万人次,超越五一客流,成为全年新高点。海底捞无锡店经理曾对媒体表示,“海底捞熊出没的嗨嗨儿童餐”是当天家庭聚餐的“必点菜”。无论是从自身业绩还是市场划分的角度来看,海底捞的“母公司转型”都是必要的。 “可以感恩”,但从长远来看,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 “和孩子一起做饭可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一位餐饮行业人士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儿童餐并不是简单的成人餐的缩小版。他们对低盐基础油的要求更高,是否有人工色素和抗堵塞剂,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比例是否合理等等。定价更是烦人。如果很贵的话,家长认为这是坑蒙拐骗,但如果便宜的话质量就很难保证。价格区间太窄,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更重要的是,很多人进入游戏。九毛九开设全国首家儿童体验店;探鱼推出18元套餐;海底捞本人也在尝试“免费样品”,提供儿童蒸蛋、手工作坊等。亲子业务并不是海底捞探索多元化的第一次尝试。 2024年以来,海底捞还尝试了宠物友好、露营火锅、夜间火锅等主题;推出了“延庆烧烤店”、“小嗨爱炒”等14个子品牌;从均价500元/人的精选餐厅,到10元/人的快餐,几乎涵盖了所有线路。海底捞在财报中公布了自己的雄心:整合多品牌、多品类资源,打造海底捞外卖超级厨房,探索新模式卫星商店模式,推动收入和利润增长。但目前,这些创新业务尚未成为收入支撑。 2025年上半年,海底捞“其他餐饮业务”收入将近6亿元。虽然同比增长227%,但仅占总收入的2.9%;外卖业务贡献的收入占比仅为4.5%,外卖多元化战略也处于探索阶段。据海底捞介绍,目前正在测试拌饭、自制饮品等外卖品类。诸多创新业务线同时推进,在主品牌周转率下降的同时,海底捞的成本不断承压。 2025年上半年,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占比上升0.8个百分点至39.8%,员工占比上升0.5个百分点至33.8%。 “其他费用”增加同比增长23.4%。据悉,该项目主要来自外卖业务的促销费和杂项营销活动。这些都是集团整体净利润下降的原因。现在儿童游乐场、亲子设施等高投资项目的加入无疑会增加短期内的成本压力。海底捞正试图自救,但它也在进行一场豪赌——押注其家庭客户群能够支持其新故事。站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或许又是一次消费的循环。参考资料:虎嗅《短期压力下,海底捞相当忙碌》Datavision《西北油面村的本质是一个经营粮食的苗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